千万别对婴儿发脾气
千万别对婴儿发脾气,脾气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负面情绪,面对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小婴儿,很多脾气暴躁家长也会感到不耐烦,下面为大家分享千万别对婴儿发脾气。
大人如果有不好的情绪不要冲着小婴儿来发脾气,因为婴儿的情绪很敏感,大脑正在逐渐发育,从潜意识到有意识的这个变化过程能吸收到很多知识,能够观察到大人的表情以及大人的言语,对婴儿身心健康影响很大。主要的伤害有:
1、当大人对婴儿发脾气的时候,婴儿会产生不安全感,然后就会害怕、紧张、哭闹。
2、婴儿大脑开始发育了,意识也会越来越强,听到大人对自己发脾气的时候,心跳会加上,从而影响了大脑发育。
当家长想要婴儿发脾气时应该这样做:
1、准备要发脾气了,自己想先一下后果,婴儿还小,发脾气对婴儿是没有用的,而且还会让婴儿变得紧张起来。
2、要发火前应该先深呼吸,让自己冷静一下,控制自己的情绪。
3、如果真的忍不住发火了,就让家人把婴儿抱走,离开自己的视线,然后自己转移一下注意力,等自己的情绪缓和了,再回到婴儿身边。
其实,婴儿是很可爱的,这么可爱的小婴儿会犯多大的错误?大人要好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,学会科学教育,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。
父母的脾气性格、生活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发育,故经常对孩子发脾气的父母,孩子会出现胆小、固执、叛逆、缺乏信任和安全、内心敏感等表现。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控制脾气,将怨气倾泻在孩子身上,就会给孩子带来精神虐待。当遭受了虐待后,就会走向消极、悲观的世界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所以需要父母好好说,不要用发脾气对待孩子懵懂的世界。
对小孩大吼大叫发脾气的危害
对小孩大吼大叫发脾气可能会影响小孩的心理健康,导致小孩出现自卑、急躁、叛逆、心胸狭窄等不良后果,也可能会导致自闭症、抑郁症、精神障碍等心理疾病。建议平时合理与小孩沟通,避免大吼大叫发脾气。
一、影响心理健康:
1、自卑:有些小孩天生敏感、性格内向,如果家长经常对其大吼大叫发脾气,就可能会伤害到小孩的自尊心,使其变得更加敏感、缺乏自尊心,以及出现自卑的心理;
2、急躁: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话方式、做事方法等,都对小孩的成长有重要影响。小孩年纪小,一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,但有很强的模仿能力,所以如果家长经常大吼大叫发脾气,就可能会导致小孩也出现相同的状态;
3、叛逆:如果家长总是对小孩大吼大叫发脾气,可能就会让小孩产生叛逆心理,总是与家长对着干;
4、心胸狭窄: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、容不下他人,以及对他人的过错久久不能释怀。
二、导致心理疾病:
如果小孩的性格比较内向,胆子也比较小,经常对小孩大吼大叫发脾气,就可能导致小孩的神经内分泌失调,引起自闭症、抑郁症或精神障碍等心理疾病。
家长对孩子发脾气的危害:
1、不敢表达内心想法。每个人的行为举动都源于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大脑的思考,想要帮助孩子进步,最好的办法不是用父母的观念来指导孩子,而是了解孩子的内心和做事动机。强行施加自己的想法,孩子未必接受。但是了解孩子内心之后,他便会向你吐露心声。经常吼骂孩子,孩子的'第一反应就是爸妈难以沟通。
纵使孩子有着强烈的沟通欲望,想要跟你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也会在你恶劣的态度面前全部深埋在内心。这不仅会让孩子变得内向,还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有几分尴尬。
2、对父母产生恐惧和抵触感。当你以温柔和善的姿态面对孩子时,孩子会觉得非常亲近,不仅愿意接近你,还更能接受你的建议。但是倘若你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吼孩子骂孩子,那么给孩子带去的只有压力和羞耻感。
在这种氛围下,不管你花多少时间来陪伴孩子,孩子能够感受到的温暖也是有限的。因为在孩子看来,自己稍有不慎或者犯了错误就会遭到辱骂和责罚。此时的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安全感,而是深深的恐惧。
3、理性看待孩子犯错,这是家长们都要认清的一个事实。没有哪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可以做到不犯错,而犯错也恰好是孩子勇于探索的一个表现。对于原则性的错误和反复性的错误,家长要严厉制止。但是对于一些无心之过和未达预期的表现,家长更要做的是开导和鼓励。
如果家长纵使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发脾气,那不仅让孩子丧失了成长的机会,还会让孩子的内心从此变得封闭起来。很多时候孩子虽然犯了错,但是出发点和动机却是好的,此时的错误恰好是孩子总结经验、获得成长的好机会。
4、爱唠叨的家长让孩子负担加重。什么时间、什么地点要做什么事情,父母给孩子安排的一清二楚,大事小事都大包大揽,但是孩子会感觉很烦。所以经常喜欢操心的家长会让宝宝丧志自己体验的机会,同时也让孩子的童年没有了生活的乐趣。
家长怎样才能做到不发脾气:
1、时刻提醒自己,发脾气对孩子影响很大。父母在发火之前,先考虑一下发脾气的后果。发了脾气又能怎样?孩子当时是听话了,但是长期以后,孩子心里会越来越恐惧,和你的关系会抵触,甚至以后会用更大的错误来报复你。
2、学会自己调节自身的情绪。当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,试着深呼吸,让自己的心情静下来在和孩子说,要心平气和。
3、亲近和理解。不要纠结于孩子不听话这个结果或者家长失去的特权,试着做一次关系重建,变成一位友善的朋友跟孩子交流:搂着她,告诉她你理解她的感受。
文档为doc格式